微信订阅号
Email Alert
RSS
高级检索
Toggle navigation
广州医药
首页
关于本刊
编委阵容
投稿指南
论文重合率自检
期刊浏览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期刊订阅
广告业务
下载中心
联系我们
作者中心
作者投稿查稿系统
作者须知
版权转让协议
审稿中心
外审专家审稿
编委审稿
主编审稿
编辑部办公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最新录用
过刊浏览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阅读排行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导出引用
EndNote
Ris
BibTeX
显示/隐藏图片
Select
仿生心肌微环境介导的材料生物学研究
丁成斌, 邵子怡, 曾钰婷, 宋咏怡, 章文俊, 王乐禹
广州医药 2024, 55 (5): 448-456. DOI:
10.3969/j.issn.1000-8535.2024.05.001
摘要
(
281
)
PDF
(6703KB)(
70
)
可视化
心肌梗死是由冠状动脉阻塞所引起的心肌缺氧坏死,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居高不下。近年研究发现,利用组织工程手段仿生构建心肌微环境能有效改善心肌梗死区微环境,对心肌的再生能力有着重要的调控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心肌再生,有望成为将来治疗心肌梗死的新方向。然而,由于对仿生心肌微环境和机体微环境交互作用、引发的生物学效应及作用机制不清楚,直接影响心肌损伤修复的过程和质量。因此,阐明仿生心肌微环境在心肌损伤修复过程中的交互作用过程及其介导的生物学效应迫在眉睫。该文系统性综述了仿生心肌微环境的构建策略及植入体内后介导的生物学效应,包括免疫调控效应、促血管再生效应以及再生协同效应等,为新型心肌补片的仿生设计和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干细胞疗法及神经调控技术在脊髓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张彩玲, 兰月, 马瑗锾
广州医药 2024, 55 (7): 689-704. DOI:
10.3969/j.issn.1000-8535.2024.07.001
摘要
(
142
)
PDF
(2477KB)(
58
)
可视化
脊髓损伤是一种高致残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干细胞组织工程兴起和神经调控技术的发展,给脊髓损伤的治疗带来新的希望。目前,多项针对脊髓损伤的干细胞相关治疗项目的临床研究已在全球注册,干细胞疗法是脊髓损伤领域的研究热点,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而神经调控技术一直在临床上脊髓损伤后的康复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靶向神经调控技术近年在脊髓损伤治疗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有研究尝试联合干细胞疗法和神经调控技术应用治疗脊髓损伤,试图取得更好的效果。本文综述了干细胞疗法和神经调控技术在脊髓损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旨在探讨其作用效果、修复机制、应用前景以及面临的问题,进一步为脊髓损伤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转化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减重手术对炎症因子影响的研究进展
谢娟, 李汝峰, 陈婧, 李珉珉
广州医药 2024, 55 (5): 463-471. DOI:
10.3969/j.issn.1000-8535.2024.05.003
摘要
(
140
)
PDF
(1368KB)(
66
)
可视化
肥胖是一种以慢性低度炎症为特征的进展性疾病,与多种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脂肪组织作为一种内分泌和免疫器官,可分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及炎症因子,参与肥胖患者体内的代谢过程。减重手术是治疗病态性肥胖及相关代谢性疾病的有效方法之一,能够调节机体内的炎症反应、有效改善代谢状态。但减重手术对于炎症因子的作用如何,目前国内外的文献证据仍有争议。本文将系统阐述肥胖与代谢性炎症的关系以及减重手术对炎症因子的影响,旨在为肥胖代谢外科的诊疗过程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户外活动对近视防控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李树愧, 冷云霞
广州医药 2025, 56 (1): 4-10. DOI:
10.20223/j.cnki.1000-8535.2025.01.001
摘要
(
109
)
PDF
(39574KB)(
65
)
可视化
近几十年来,全球近视患病率不断上升,已成为全世界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众多研究表明户外活动能有效控制近视的发生和发展。本文综述了户外活动对近视防控作用的研究进展及其作用机制,以期为近视防控提供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血小板药物递送系统的研究进展
贾翠萍, 张媛, 邓伟豪
广州医药 2024, 55 (6): 577-584. DOI:
10.3969/j.issn.1000-8535.2024.06.001
摘要
(
96
)
PDF
(1344KB)(
51
)
可视化
药物递送系统对于各类疾病意义非凡,但传统药物载体面临细胞毒性强、组织相容性低、半衰期短和靶向性弱等诸多挑战。血小板及其相关衍生物作为新型药物载体具有更为显著的优势。由于血小板自身的生理特点,以及在肿瘤、心血管疾病、血栓性疾病、感染等多种疾病中发挥的病理生理作用,血小板能够弥补传统药物载体的缺陷,具有极大的临床转化意义。该文总结了血小板相关药物递送系统目前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新型药物载体研究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依奇珠单抗治疗中重度斑块型银屑病疗效观察
林明慧, 蔡长斌, 林苑云, 张素雅, 陈丽香
广州医药 2024, 55 (10): 1129-1133. DOI:
10.20223/j.cnki.1000-8535.2024.10.005
摘要
(
94
)
PDF
(1125KB)(
20
)
可视化
目的
探讨依奇珠单抗对中重度斑块型银屑病的治疗效果。
方法
选取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22年1月—2023年8月收治的75例中重度斑块型银屑病患者,应用抽签法进行分组,分为试验组(n=35)与对照组(n=40)。对照组采取常规外用药物治疗,试验组采取依奇珠单抗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Treg)和辅助性T细胞17(Th17/Treg)细胞水平变化,并对所有患者进行6个月门诊复查随访,对比复发率及不良反应。
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88.57%,高于对照组的67.50%(
χ
2
=4.730,P=0.028);治疗后两组患者Treg细胞升高,试验组(5.59±1.24)%高于对照组(4.12±1.13)%,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71,P<0.001),Th17细胞、Th17/Treg细胞降低,试验组[(1.06±0.14)%、0.19±0.05]低于对照组[(1.71±0.28)%、0.42±0.14],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434、9.212,P<0.001);试验组停药后6个月复发率低于对照组(5.71% vs 27.50%,
χ
2
=6.180,P=0.013);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略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29% vs 5.00%,
χ
2
=1.900,P=0.168)。
结论
依奇珠单抗治疗中重度斑块型银屑病疗效显著,可调节Th17/Treg平衡,降低停药后复发率,且安全性较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运动捕捉技术在步态分析中的研究进展
邓铬, 史世龙, 关至远, 林爽欣, 杜健聪, 邱学军
广州医药 2024, 55 (8): 826-835. DOI:
10.3969/j.issn.1000-8535.2024.08.002
摘要
(
90
)
PDF
(11109KB)(
28
)
可视化
运动捕捉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步态分析、运动康复、动作对比、技战术分析、生物运动力学分析、损伤防护、运动装备设计研发等领域,实现了人机交互的全新体验。而步行是人类运动中最基础的动作,在生物力学研究上对异常步态进行分析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治疗和康复的效果。本文总结了运动捕捉技术在各种异常步态分析中的应用,并对其优缺点进行了总结与展望。检索PubMed、Embase、EBSCO、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收集2018年1月至2023年12月公开发表的有关有标记运动捕捉及无标记运动捕捉在异常步态的相关研究,进行系统综述。最终纳入了22篇英文文献,这些文献主要集中在神经科学、生物医学工程和临床医学等领域,特别是在步态分析、运动捕捉技术、神经病理学和康复医学等方面的应用。这些研究为我们理解和改善各种神经系统疾病,如帕金森病、多发性硬化症和脑卒中以及骨关节炎等疾病的步态提供了宝贵的见解。利用运动捕捉来进行异常步态分析能有效地给患者提供准确的康复治疗,将结果用于临床诊断、康复规划或研究目的。异常步态分析在评估肌肉骨骼状况、神经系统疾病或干预措施的有效性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基于CiteSpace的文献计量学分析近20年国内外音乐治疗焦虑研究热点的演化与趋势
刘丹丹, 曾麟娟, 陈维维, 涂堃琳, 袁娟
广州医药 2024, 55 (7): 712-722. DOI:
10.3969/j.issn.1000-8535.2024.07.003
摘要
(
87
)
PDF
(22918KB)(
48
)
可视化
目的
分析音乐治疗焦虑领域研究热点的演变与趋势。
方法
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近20年(2003——2023)发表音乐治疗焦虑方面的研究与文献进行了可视化分析:对中国知网(CNKI)及Web of Science(WOS)文献库中收录的文献进行关键词(中文关键词:音乐治疗、焦虑;英文关键词:Music therapy、Anxiety)检索,利用CiteSpace 6.3 R2软件绘制知识图谱进行可视化分析。
结果
通过文献的检索与筛选最终纳入中文文献506篇及英文文献1 782篇,其中国内外主要发文者为刘月芳、刘春艳、Bradt、Cold、Silverman等研究者团队,国内外主要研究机构均为高校,但国内高校相对于国外相关研究开展较为独立且合作联系较少;发文国家主要为美国、中国以及土耳其,西方国家之间的合作联系较为密切,我国开展相关跨地域研究主要是与亚洲国家进行多中心合作。国内研究热点为“音乐疗法”“心理干预”“五行音乐”等,国外研究热点为“Pain”“Depression”“Quality of life”等。
结论
本文通过CiteSpace软件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发现,音乐治疗与焦虑结合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国内研究聚焦于焦虑,而国外研究更关注音乐治疗在广泛心理问题中的应用。尽管该研究领域发展迅速,但国内外合作交流较少,国际研究团队间合作不够紧密。未来研究需进一步探索音乐治疗的机制和最佳实践方法,加强跨学科合作,利用科技创新,结合中国文化特色,以期实现音乐治疗在焦虑治疗中的更广泛应用,并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未来相关研究方法需多样化,以全面掌握研究趋势,为音乐治疗焦虑提供更有力的证据支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血清中炎症因子与炎性衰老的相关性研究
秦永生, 苏俊, 牟欣奕, 石若湖, 陈国兵, 高利娟
广州医药 2024, 55 (12): 1407-1413. DOI:
10.20223/j.cnki.1000-8535.2024.12.004
摘要
(
84
)
PDF
(1689KB)(
29
)
可视化
目的
探讨人外周血中炎症因子的表达与炎性衰老的相关性。
方法
通过招募年轻和老年志愿者,检测外周血中炎症因子IL-6、IL-8、TNF-α和IL-1β的mRNA表达水平和蛋白水平。
结果
显示老年个体组中IL-6,IL-8和TNF-α的mRNA表达水平高于年轻组,且蛋白水平呈现相同的趋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通过热图分析了炎症因子mRNA和蛋白水平的相对表达谱,也发现相同的结果。
结论
当年龄超过65岁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内的炎症因子表达水平会升高,这一结果具有成为炎性衰老生物标志物的潜力,对评估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和疾病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放射治疗进展
易泽新, 伍勇
广州医药 2024, 55 (9): 974-984. DOI:
10.3969/j.issn.1000-8535.2024.09.002
摘要
(
83
)
PDF
(1223KB)(
35
)
可视化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最常见的高度异质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不同的疾病阶段或临床亚型预后不尽相同。放射治疗作为无交叉耐药的理想局部治疗技术,应用于DLBCL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初治DLBCL通过放射治疗联合化学治疗、免疫治疗等综合治疗可使约60%~70%患者疾病缓解。对于不同预后影响因素,如年龄、肿瘤体积、淋巴结外侵犯等,联合放射治疗也可取得更佳疗效。在复发性/难治性DLBCL的治疗中,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和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治疗(CAR-T)是目前的研究热点,而放射治疗无论是作为ASCT与CAR-T术前的桥接治疗或失败后的挽救性治疗均有助改善患者预后。随着放射治疗技术的日益优化,放射治疗在综合治疗方案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全身免疫炎症指数与心血管疾病相关研究进展
朱怡怡, 杨婵, 王振兴
广州医药 2024, 55 (9): 985-990. DOI:
10.3969/j.issn.1000-8535.2024.09.003
摘要
(
81
)
PDF
(1145KB)(
41
)
可视化
慢性炎症是心血管疾病的常见发病机制,它主要通过损伤内皮细胞、氧化应激和刺激血栓形成影响疾病发展。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作为一种新型炎症指标,最早用于肿瘤患者的预后评估,现已在多学科领域广泛使用,它由中性粒细胞、血小板、淋巴细胞计算得到,更加全面地反映机体炎症状态。SII已经在多项研究中被证实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该文对SII的优势和在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研究的进一步开展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抗-M抗体影响血型鉴定及对临床输血的影响
蔡雨鸣
广州医药 2024, 55 (6): 606-610. DOI:
10.3969/j.issn.1000-8535.2024.06.005
摘要
(
79
)
PDF
(1263KB)(
46
)
可视化
目的
探究抗-M抗体影响血型鉴定及对临床输血的影响,分析不规则抗体筛查必要性,以期进一步提升临床输血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方法
分析2020年1月—2023年4月于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输血科检查的100例O型红细胞对照管凝集患者样本资料,使用全自动血型仪微柱凝胶卡、反定型试管法对样本进行血型鉴定和抗体检查,使用抗人球蛋白实验检测抗体类型及特异性,并分析抗-M抗体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的效性。
结果
血型仪微柱凝胶法显示100例标本中存在正反定型不符89.00%,正反定型相符11.00%;反定型试管法复核显示100例标本A、B、O细胞管均为阳性,对照管均为阴性。对89例正反定型不符的样本予以分析,抗-M是最主要影响抗体,占比56.18%;IgM、IgG是最主要影响抗体类型;13例未鉴定出抗体特异性,占比14.61%。89例正反定型不符的样本中男25例、女64例;71例存在妊娠史或输血史,占比79.78%,其中的11例合并妊娠史和输血史。50例抗-M抗体标本在不同气温下呈现不同效价,在4 ℃、22 ℃下会出现凝集梯度;在37 ℃下,50例样本中反应强烈31例,占比62.00%,阴性19例,占比38.00%。
结论
抗-M类不规则抗体是影响血型鉴定、威胁输血安全的主要因素,临床需加强输血前血型鉴定,明确抗-M抗体临床检测的意义,通过多种途径提升鉴定准确性,对合并高危险因素的患者更需要着重关注,保障输血安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医师值班排班系统的设计与实践
陈珍妮, 李念, 李谦, 王垭, 邓悟, 叶枫, 刘敏
广州医药 2024, 55 (5): 567-571. DOI:
10.3969/j.issn.1000-8535.2024.05.019
摘要
(
78
)
PDF
(1125KB)(
54
)
可视化
值班和交接班制度是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核心制度之一,是医院 “8 h”以外医疗质量安全连续性的重要保障。华西天府医院以往依托纸质排班进行医师值班工作管理,容易造成值班信息不透明、手工报送信息繁琐等弊端。利用值班排班系统对医师值班工作进行科学管理,不仅使值班排班及值班费报送工作便捷、及时、规范,还有利于提升临床医师和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满意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伏诺拉生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的疗效观察
李思荃, 蔡祥胜, 张伟铮, 胡笑仪, 孙宁, 许研
广州医药 2024, 55 (5): 489-493. DOI:
10.3969/j.issn.1000-8535.2024.05.006
摘要
(
77
)
PDF
(1333KB)(
93
)
可视化
目的
探究伏诺拉生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的疗效。
方法
入组2022年5月—12月经
13
C尿素呼气试验确诊的Hp现症感染者20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观察组方案为阿莫西林、呋喃唑酮、伏诺拉生三联疗法,对照组方案为阿莫西林、呋喃唑酮、艾司奥美拉唑镁、枸橼酸铋钾四联疗法;疗程均为14 d。在治疗停药后1个月复查
13
C尿素呼气试验判定是否Hp根除成功,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
观察组Hp根除率为96.97%,高于对照组的89.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伏诺拉生、阿莫西林、呋喃唑酮三联疗法的Hp根除率较高且安全性良好,可作为Hp感染的治疗方案之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基于FAERS数据库的奥马珠单抗不良事件信号挖掘
卢妤, 廖兆豪, 任冠桦, 吴四智, 马为
广州医药 2024, 55 (5): 478-488. DOI:
10.3969/j.issn.1000-8535.2024.05.005
摘要
(
76
)
PDF
(1217KB)(
338
)
可视化
目的
运用数据挖掘的方法检测奥马珠单抗上市后的不良反应信号,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
本研究采用报告比值比法(ROR)和贝叶斯判别可信区间递进神经网络法(BCPNN)对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中2004年第1季度至2023年第2季度的奥马珠单抗相关不良事件(ADE)报告进行数据挖掘和信号检测。
结果
通过数据挖掘和信号检测,涉及奥马珠单抗的ADE报告中提取了186,353份报告,涉及45,383例患者。在这些报告中,女性(65.31%)比例远高于男性(24.97%)。主要报告国家为美国(64.93%)和加拿大(11.96%)。报告者中以消费者(41.35%)和医师(36.97%)为主要群体。研究发现了621个ADE阳性信号,涉及25个系统器官分类(SOC),主要包括呼吸系统、胸部和纵隔疾病(21.29%)以及感染和侵染类疾病(10.91%)。其中,183个信号被评定为高风险信号,其中包括57个新的高风险信号,如血压升高、易醒型失眠和心律失常等。这些发现有助于更全面地了解奥马珠单抗的安全性和潜在风险。
结论
在奥马珠单抗的临床应用过程中,除了要注意药品说明中提到的已知不良反应外,还需特别警惕潜在的不良药物事件,如血压升高、心率升高、中间易醒型失眠、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高病毒载量慢性乙型肝炎的危害
邓玕, 简希尧
广州医药 2024, 55 (7): 705-711. DOI:
10.3969/j.issn.1000-8535.2024.07.002
摘要
(
73
)
PDF
(1101KB)(
17
)
可视化
慢性乙型肝炎(CHB)是我国常见的传染病,随着乙型肝炎病毒(HBV)在体内持续活跃复制可进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严重威胁患者健康与生命,而高病毒载量CHB患者不仅进展为肝硬化、肝癌的风险和发生母婴垂直传播的风险增加,还存在抗病毒治疗病毒学应答率偏低等特点,目前对高病毒载量CHB患者的管理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但尚缺乏系统的研究与阐述。本文将针对上述问题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综述,期望今后本领域学者对高病毒载量CHB这类特殊患者能有更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基于HEC的健康管理联合早期活动护理干预应用于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效果
范明明
广州医药 2024, 55 (5): 558-561. DOI:
10.3969/j.issn.1000-8535.2024.05.017
摘要
(
72
)
PDF
(1328KB)(
55
)
可视化
目的
探讨基于健康意识理论(HEC)的健康管理联合早期活动护理干预应用于急性胰腺炎(AP)患者的效果。
方法
将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1月—2023年1月期间收治的80例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两组患者均按照AP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对照组予早期活动护理干预,观察组予早期活动护理和基于HEC的健康管理,观察两组健康行为能力、健康促进行为和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健康行为能力自评量表得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Ⅱ得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00%)低于对照组(20.00%)。
结论
基于HEC的健康管理联合早期活动护理可以有效改善AP患者的健康行为能力、健康促进行为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MDSCs调控新生儿免疫应答机制及其临床意义
徐凝, 王丽娜, 刘国成, 刘雨丰
广州医药 2024, 55 (5): 457-462. DOI:
10.3969/j.issn.1000-8535.2024.05.002
摘要
(
72
)
PDF
(1455KB)(
186
)
可视化
新生儿期的免疫系统发育阶段对维持新生儿健康至关重要,具有独特的免疫调节机制。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关注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s)在新生儿免疫调节中的作用。MDSCs是一类免疫抑制功能强大的异质性细胞群体,它们能够通过多种机制调节免疫应答。MDSCs在新生儿中的调节作用对防止过度免疫反应和促进免疫耐受至关重要,有助于预防新生儿期炎症性疾病,并对其后续健康产生积极影响。近期研究文献分析展示了MDSCs在新生儿免疫调节中的多种作用机制,包括在特定病理条件下的保护作用、与新生儿期炎症反应的相互作用,以及对长期免疫发展的潜在影响。因此,深入理解MDSCs在新生儿免疫中的角色,不仅有助于揭示其复杂的调节机制,也为制定新的预防和治疗新生儿炎症性疾病的策略提供了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创新引领数智镇痛医疗规范化高质量发展
佘守章, 姚尚龙, 俞卫锋, 黄宇光
广州医药 2024, 55 (8): 820-825. DOI:
10.3969/j.issn.1000-8535.2024.08.001
摘要
(
69
)
PDF
(1580KB)(
94
)
可视化
1994年中国引进患者自控镇痛(PCA),经过国人改造升级如今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2007年《术后患者自控镇痛临床研究与推广应用》获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和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2011年具有中国自主专利产权和创新数字医疗的智能化患者自控镇痛(Ai-PCA)诞生,2019年《智能化术后患者自控镇痛管理关键技术及其临床应用》获得中国抗癌协会科技奖二等奖;2023年《中国分娩镇痛规范及推广应用》获得华夏医学科技奖二等奖。笔者撰写述评,提出努力推进Ai-PCA高水平高质量发展的措施,呼吁国内学者重视引领数智镇痛医疗规范化,于2024年在《中华疼痛学杂志》刊出由余守章教授牵头制定的《患者自控镇痛临床应用规范专家共识》,助力中国数智镇痛医疗技术向智慧化前行,为人民群众切实享受到舒适镇痛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大蒜对糖脂代谢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
张瑞祥, 何志伟, 韦晓, 刘超
广州医药 2024, 55 (5): 472-477. DOI:
10.3969/j.issn.1000-8535.2024.05.004
摘要
(
68
)
PDF
(1140KB)(
44
)
可视化
大蒜为百合科葱属植物的地下鳞茎,具有药食两用的价值,其含有大蒜素、二烯丙基硫醚、二烯丙基二硫醚、二烯丙基三硫醚、 硫-烯丙基半胱氨酸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抗感染、免疫调节、心血管保护、抗癌等作用。不仅如此,大蒜在糖脂代谢的调节中功效显著,且相关机制日益明晰,主要包括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改善胰岛素抵抗、阻止脂肪细胞生长、抑制脂合成代谢及调节肠道菌群分布等。不同的提取工艺可影响大蒜的功效,其提取手段及药效关系值得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