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吴继超,马晓晴,许一凡,等. IFN-γ在宫颈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J]. 湖北医药学院学报,2021,40(4):433-436. [2] 李建英. 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的应用[J]. 现代肿瘤医学,2021,29(10):1765-1768. [3] 聂洁. 血清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在不同级别宫颈病变中的表达情况[J]. 山西医药杂志,2020,49(5):513-515. [4] 陈远平,杜仲,袁竟,等. M-CSF、CA153、HPV联合检测在宫颈癌早期筛查中的临床意义[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20,41(6):667-670. [5] 李静,索红燕,孔为民. 《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2018癌症报告:宫颈癌新分期及诊治指南》解读[J].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9,47(6):646-649. [6] 康山. 子宫颈癌的规范化诊断[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21,37(1):37-41. [7] 张涛,刘宁宁,田睿红. SCCA、miR-501在宫颈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J]. 医学临床研究,2021,38(7):1024-1027. [8] 张茜,吕文艳,朱武,等. SCC、CEA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意义[J]. 实用癌症杂志,2020,35(11):1786-1789. [9] 余晓辉,周阳春. SCCA、TSGF和CA125在宫颈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宫颈癌分期的相关性分析[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8,39(9):1131-1134. [10] 张宁梅,杜伟平,杨静玲. 不同病理分期乳腺癌患者血清CA153、CA125表达变化差异分析[J]. 实用癌症杂志,2020,35(11):1762-1764. [11] 颜申姬,周慧,房笃智,等. CA153和PLGF在胎盘早剥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 临床输血与检验,2019,21(5):524-526. [12] 扈成伟,郭九玲,李冬霞,等.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CA199、CA153、CYFRA21-1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J]. 现代肿瘤医学,2021,29(3):418-422. [13] 曾贝贝,张步腾,杜贤,等. SCC、CA199、CA153和CEA在老年子宫内膜癌患者中的表达及与生存期的相关性[J]. 西部医学,2021,33(2):262-265,270. [14] 印海娟,胡金琎,张林光,等. HPV、CA125、CA153、CA199联合检测对宫颈癌的诊断价值[J]. 中国性科学,2019,28(12):37-40. [15] 薛雯娣,宫美丽,李旭,等. 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患者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和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检测结果分析[J]. 中国药物与临床,2021,21(3):492-494. [16] 唐慧琳,郭秀娟,应春妹. 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CA153、CA199联合检测对宫颈癌诊断及预后判断的临床价值[J]. 中国妇幼保健,2019,34(17):3935-3937. [17] 阿衣西布卫·库尔班,战英杰,王景,等. 细胞角质蛋白19片段抗原21-1、鳞状细胞癌抗原和糖类抗原153联合检测对宫颈癌的诊断价值[J]. 癌症进展,2020,18(11):1167-1170. [18] 罗明兰,艾丹,邓春雷. 液基细胞学检查联合血清SCCA水平检测在宫颈癌癌前病变诊断中应用价值研究[J].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20,17(5):183-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