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商月骄. 帕利哌酮缓释片与盐酸哌罗匹隆片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疗效观察[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22,49(2):256-258. [2] 周争轶,彭四新,朱开元,等.帕利哌酮缓释片与小剂量喹硫平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PANSS评分、认知功能及血清BDNF水平的影响[J].贵州医药,2022,46(1):31-32. [3] 张影,黄海锋,张传福,等.棕榈酸帕利哌酮长效针剂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症状与社会功能的影响[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23,32(5):413-419. [4] 段蕾梅,李天舒,李娜,等.不同半衰期帕利哌酮治疗精神分裂症依从性、疗效和安全性的比较[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23,23(3):166-172. [5] 蔡焯基,翁永振.精神分裂症:病因·诊断·治疗·康复[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6] 何燕玲,张明园.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的中国常模和因子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0,8(2):5. [7] 乔颖,江弋舟,何思源,等.基于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价的上海市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复发相关因素[J].上海预防医学,2023,35(3):267-274. [8] 胡乃启,刘宗凤,徐运田.研究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氯氮平及帕利哌酮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价值[J].系统医学,2023,8(6):73-76,89. [9] 赵志宇. 帕利哌酮、阿立哌唑及利培酮治疗儿童青少年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比较[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3,17(5):143-145. [10] 李轶琛,谢俊,李安妮,等.帕利哌酮联合社会认知交互训练对青少年精神分裂症社会功能及依从性影响[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22,49(5):800-803. [11] 许世欢,吴声辉.帕利哌酮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比较[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2,15(23):17-19,23. [12] 卢瑞玲,仲照希.棕榈酸帕利哌酮长效针剂对精神分裂症急性期及维持期的效果[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22,49(3):440-443. [13] 史翠路,孙继北,张春友.托吡酯联合富马酸喹硫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激越行为及糖脂代谢的影响[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23,51(3):304-307. [14] 蔡清艳,段明君,简薇,等.帕利哌酮缓释片与利培酮改善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对照研究[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21,31(3):221-223. [15] 李晞,时丽,姚尚武,等.帕利哌酮缓释片联合奥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神经生长因子水平及对代谢综合征影响[J].东南国防医药,2021,23(4):368-371. [16] 张春友,孙继北,史翠路.托吡酯联合喹硫平对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糖脂代谢的影响[J].西北药学杂志,2023,38(3):162-166. [17] 叶景恒. 帕利哌酮辅助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验室指标和临床症状的影响[J].黑龙江医药,2023,36(2):309-312. [18] 孙继北,张春友,史翠路,等.托吡酯联合喹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对患者糖脂代谢及脂肪因子分泌影响[J].临床军医杂志,2023,51(3):311-314. [19] 何兴. 帕利哌酮联合喹硫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及代谢综合征发生情况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23,20(4):148-152. [20] 钟健荣,张健,夏婷婷,等.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前驱期症状和精神病未治疗时间与临床疗效的关系[J].广州医药,2021,52(6):130-132. [21] 施元元,俞晓萍,俞沛源.帕利哌酮缓释片用于首发精神分裂症的效果[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3,38(11):98-100. [22] 王婉连,李益群,杨晓江.帕利哌酮与齐拉西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比较[J].临床合理用药,2023,16(30):62-65. [23] 彭志刚. 小剂量阿立哌唑联合帕利哌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23,39(27):68-70. [24] 武锐. 帕利哌酮和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比较[J].山西医药杂志,2023,52(12):946-949. [25] 刘静,巫斌,辜炜君.精神分裂症患者不同肾功能水平与血清酶水平的关系研究[J].广州医药,2023,54(5):56-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