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医药 ›› 2020, Vol. 51 ›› Issue (3): 93-97.DOI: 10.3969/j.issn.1000-8535.2020.03.021
付腾飞1, 严懿1, 郑珊婉2
FU Tengfei1, YAN Yi1, ZHENG Shanwan2
摘要: 目的 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沙医院2015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224例ADR,统计分析发生ADR的患者性别、年龄、药品种类、剂型、给药途径、累及系统等情况。结果 224例ADR报告中,女性报告数(51.79%)高于男性(48.21%),50岁以上的病人报告数占48.6%,其中60岁以上属于高发年龄段(30.8%);抗感染药ADR报告数最多(43.3%),其次是心血管系统用药(12.95%),第三是中枢神经系统用药(12.50%);静脉给药ADR报告数最多(57.14%),其次是口服给药(40.18%),剂型因素中,最高为注射液(32.59%),其次为普通片剂(28.57%),第三位粉针剂(24.55%);ADR累及系统中,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多(26.43%),其次是胃肠系统损害(20.70%)和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损害(18.06%);上报来源以药师上报为主(72.77%),护士上报率为0。结论 临床应加强合理用药,尤其抗菌药物使用,减少静脉给药途径,重点关注50岁以上ADR高发人群,加强ADR监测医护宣教,提高ADR上报率和报告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