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医药 ›› 2017, Vol. 48 ›› Issue (4): 100-103.DOI: 10.3969/j.issn.1000-8535.2017.04.025
陆森
LU Sen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清铁蛋白及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对急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2012年1月—2015年12月,自发性脑出血的患者77例,男42例,女35例;年龄45~82 a,平均年龄(67.19±10.17)a。根据Rankin 评分将患者分成两组,A组,MRS≤2分,预后良好; B组,MRS>2分,预后差;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5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即C组。分别于入院时、发病后第3天、7天、14天时,采静脉血化验血常规、Hs-CRP及SF;于入院时和发病后第3天时,进行头颅CT检查。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 分别于入院及随访12个月时,对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损伤及恢复情况进行评估。结果 77例脑出血患者在发病12个月随访时, 53例患者MRS≤2分,预后良好;24例患者MRS>2分,预后较差。于入院时、发病后第3天、7天、14天,脑出血患者的Hs-CRP及SF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体检人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各时间点脑出血患者中的预后较差组Hs-CRP及SF水平均不同程度高于预后良好组;但在入院发病后第3天则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脑出血患者中的预后较差组脑水肿量及水肿系数均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脑出血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NIHSS评分(P=0.012),Hs-CRP(P=0.027)和SF水平(P=0.041)。结论 Hs-CRP及SF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作为脑出血预后的重要评估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