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MASLACH C, SCHAUFELI W B, LEITER M P.Job burnout[J].Annu Rev Psychol, 2001, 52 (1) :397-422. [2] 汤丽霞,王红,张育红,等.心理接纳在护理人员职业倦怠和抑郁之间的调节作用[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8,53(4):462-466. [3] 杨颖,许丹,陈斯斯,等.基于自然指数刊文数据对全球医学研究领域热点的探析[J].情报学报,2019,38(11):1129-1137. [4] 赵建平.巴林特小组及其在中国的发展[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32(12):37-39. [5] 吕亚兰,李丽,李瑞,等.巴林特小组培训对提高临床护士人文关怀品质的效果评价[J].全科护理,2020,18(26):3563-3565. [6] 徐静,何厚建,陈盈,等.巴林特小组应用于国内护患沟通的研究分析[J].医学与哲学,2019,40(1):57-60. [7] 黄艳丽.巴林特小组活动减轻ICU护士职业压力和倦怠感的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4(5):152-154. [8] 张秀英,李小麟.心理资本在精神科护士职业认同与职业倦怠间的中介作用[J].职业与健康,2020,36(6):808-811. [9] 刘芳,余丽萍,戴新梅,等.护士心理资本在职业使命感与职业倦怠之间的中介作用[J].职业与健康,2020,36(10):1305-1308. [10] 任贇虹,霍荣瑞,陈英,等.护理能力在肿瘤科护士工作倦怠与心理资本间的中介效应[J].护理学报,2020,27(16):61-64. [11] 徐信红,邓筱娟.急诊科护士工作压力、心理弹性及社会支持与职业倦怠的关系[J].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21(2):153-157. [12] 陈超然,王强,卢光莉, 等.临床护士工作倦怠与社会支持及归因方式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7):892-894. [13] 贺斌,段蕾,詹玲利.护士心理资本、社会支持与工作倦怠关系研究[J].中国职业医学,2017,44(1):70-74. [14] 聂世俊,李颂.哈尔滨市护士职业倦怠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调查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2019,39(7):69-71. [15] 刘丹,李欣,彭徐敏,等.深圳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护士职业倦怠现状及影响因素[J].职业与健康,2019,35(23):3188-3191. [16] 闫凡苓.NICU护士职业倦怠感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全科护理,2020,18(24):3239-3242. [17] 单亚楠,周钰,董丽,等.秦皇岛市200名低年资护士职业倦怠现状分析[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20,46(5):403-4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