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周立,朱国优.清脑补血方结合针灸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疗效及对凝血指标的影响[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28(12):86-88,92. [2] 刘丰.舒血宁联合氟桂利嗪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效果观察[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0,17(2):158-161. [3] 谢慧.眩晕的中医认识[J].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2019,33(5):11-17. [4]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7:209-210. [5] 张丽芳.实用临床神经病学[M].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2:112. [6] 韩姿辰,孙灵芝,曹晓岚.后循环TIA的诊断和治疗研究进展[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29(11):1235-1239. [7] 张方,李文杰,董永书.益肾定眩汤结合长春西汀注射液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病人血液流变学,血清NO,ET水平及TCD指标的影响[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9,17(19):3014-3018. [8] 黄辉霞,赵嫦莹,米建平,等.针刺解结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评价[J]. 广州医药,2017,48(4):64-66,76. [9] 李哲,孙萌,李奇洙,等.手法复位联合天麻素及康复治疗对老年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临床疗效[J].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19,18(2):132-135. [10] 俞佳凤,朱慧,郭瑶瑶,等.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经颅多普勒超声分型与中医证型在治疗中的价值[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9,23(11):11-13. [11] 汤永全,尚磊.活血补气祛痰汤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病患者基底动脉和椎动脉血流速度的影响[J]. 陕西中医,2019,40(12):36-38. [12] 陈晓东,裴全森,陈伟峰.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临床观察[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9,28(5):107-109. [13] 何芬,谢韶东,崔羽.镇肝熄风汤结合针灸治疗眩晕症疗效及对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 四川中医,2018,36(6):139-141. [14] 张国华,李金川.天麻钩藤饮、温胆汤和血府逐瘀汤对SHR血压及左室肥厚的影响[J]. 现代医院,2010,10(6):8-10. [15] 李丽婷,邱海燕,刘迷迷,等.基于系统药理学的白芍-甘草药对作用机制分析[J]. 中草药,2019,50(9):94-107. [16] 张琦,王兆丰,王秋颖.天麻中巴利森苷类化合物的研究概述[J]. 中国现代中药,2020,22(1):148-1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