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李宗洋,丁丽华,陈明,等. 脑纹状体多巴胺系统在急性CO中毒后的变化研究[J].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2011, 24(4): 243-247. [2] 李波,雷海花,刘少波,等. 急性CO中毒迟发脑病的影响因素及MRI特点分析 [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2, 15(13):12-14. [3] 迪晓霞,李鑫铭. CO中毒致横纹肌溶解症并周围神经损害13例临床分析 [J].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3, 44(1): 48-50. [4] 王喜福,赵金垣. 脑循环障碍与急性CO中毒迟发性脑病 [J].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2010, 23(2): 108-111. [5] 宋建立,张波,方川,等. 纳洛酮配合针刺对婴幼儿外伤性脑梗死颅脑神经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 [J]. 河北医药, 2010, 32(24): 3451-3452. [6] KORAVANGATTU S,刘玲. 亚低温对新生儿脑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盛行的头部亚低温治疗 [J].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10, 12(8): 597-601. [7] 鹿中华,孙昀,汤艳,等. 对重型颅脑损伤GCS评分6~8分患者早期脑氧代谢的研究 [J]. 安徽医药, 2012, 16(7):946-948. [8] 孙宝枢.神经节苷脂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3, 16(19):87-88. [9] 李敬成,张敏,倪铭孔,等. 依达拉奉注射液对急性CO中毒致心肌损害的疗效观察 [J]. 临床军医杂志, 2011, 39(4):625-627. [10] 周丽红,高玉峰,王芳芳,等. 急性CO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的体感诱发电位变化 [J].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12, 29(1): 97-98. [11] 顾克金,李相元,杨燕,等. 神经节苷脂GM-1和丹红注射液对CO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J]. 齐鲁药事, 2012, 31(5): 296-302. [12] 陈炜炜. 高压氧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急性CO中毒迟发性脑病30例 [J].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 21(12): 885-886. [13] 胡雪玲. 亚低温对心肺复苏后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的影响 [J]. 临床急诊杂志, 2013, 14(8): 357-359. [14] 王冠,郭家奎,李冰,等. 亚低温对脑出血患者立体定向引流术后颅内压及神经保护的作用 [J]. 天津医药, 2013,41(4): 310-312. [15] 康亭. 纳洛酮对颅脑外伤患者神经功能的保护和治疗作用 [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3, 16(13):86-87. [16] 陈子才,梁裕盛. 纳洛酮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现状 [J]. 临床医学, 2013, 33(2):108-1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