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侯卫华,韦萍,谢建兰,等. 胃肠道套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学特点及预后分析[J]. 中华病理学杂志,2018,47(10):763-768. [2] 景彩霞,冯钰,曹霞,等. SOX11、PAX5在套细胞淋巴瘤患者病理组织标本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20,51(3):355-360. [3] 段晓晖,王健红,郝彩霞,等. 西部单中心51例套细胞淋巴瘤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因素分析[J]. 现代肿瘤医学,2020,28(4):630-635. [4] 何胜兰,陆凤妮,肖国有. 18F-FDG PET/CT在套细胞淋巴瘤临床诊疗中的研究进展[J]. 中国医疗设备,2020,35(9):39-42,69. [5] 赵小英,吴兴旺,吴礼明,等. 原发性胃淋巴瘤的多排螺旋CT表现及病理对照分析[J]. 安徽医学,2020,41(6):664-666. [6] 刘伶俏,陈亚辉,李爱平,等. 2016版世界卫生组织新分类对180例小B细胞淋巴瘤的运用分析[J]. 山西医药杂志,2018,47(9):1022-1023. [7] 侯卫华,韦萍,谢建兰,等. 探讨Ki-67增殖指数在套细胞淋巴瘤组织分型与预后中的临界值[J].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8,34(10):1085-1090. [8] 周晓慧,王莉,朱华渊,等. 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绝对数及CD4+/CD8+比值在套细胞淋巴瘤中的预后价值[J].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39(4):520-527. [9] 赵松柏,韩志超,安钢力,等. 靶向CD19抗原的CAR-NK-92MI和CAR-CD19-T细胞对套细胞淋巴瘤的体外杀伤[J].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2018,25(5):455-461. [10] 吕建,马瑞强,李钦勇,等. 沙利度胺联合VDM方案在套细胞淋巴瘤患者初次复发治疗后维持治疗的效果[J]. 临床血液学杂志,2019,32(7):535-537. [11] 吴潇,赵宝军. 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在胃肠道淋巴瘤诊断中的应用及与临床分期的相关性研究[J].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2020,38(2):356-361. [12] 侯卫华,韦萍,谢建兰,等. 侵袭性变异型套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J].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9,35(4):383-387,392. [13] 张玲芳,张旭霞,邰宵辉,等. 18F-FDG PET/CT SUVmax与淋巴瘤患者临床特征及生物学指标的相关性[J]. 肿瘤,2018,38(12):1143-1149. [14] 翟林柱,刘泽宇,余榕键,等. 原发胃B细胞淋巴瘤PIK3CA基因扩增检测及其对AKT通路的影响[J]. 现代肿瘤医学,2019,27(17):3070-3073. [15] 王慧,张荣昊,黄琦,等. 基于SEER数据库分析原发性胃肠套细胞淋巴瘤临床特征及其预后影响因素[J].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21,56(6):960-964. [16] 华佳叶,周旭红,王焱,等. RITA对TP53突变人套细胞淋巴瘤细胞株的作用及调控机制研究[J].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21,29(6):1780-1784. [17] 陈萍萍,吴敏,易克,等. GM-CSF-R2方案联合克拉屈滨、米托蒽醌治疗9例复发难治性和老年套细胞淋巴瘤患者的疗效分析[J]. 老年医学与保健,2020,26(3):393-396. [18] 张哲,陶善东,宋立孝,等. miRNA-125b靶向p16促进套细胞淋巴瘤细胞增殖和侵袭的机制探讨[J]. 现代肿瘤医学,2020,28(22):3835-3840. [19] 何艳,黄冠,朱正,等. 表现为多发性淋巴瘤性息肉病的套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观察[J]. 诊断病理学杂志,2021,28(3):232-234,236. [20] 冉若男,王亚雷,刘沁华. 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临床特点及预后因素研究[J].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20,55(6):955-9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