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田蒙蒙. 基本医疗保险费用共付机制研究[J].医学与社会,2023,36(7):103-107,115. [2] 安艳伟. 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对医院经济的影响研究[J].财会学习,2024(9):133-136. [3] 刘锋,曾伟航.DRG支付视角下分级诊疗现状及政策建议[J].环渤海经济瞭望,2024(2):139-142. [4]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编写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9. [5] 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深化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EB/OL].(2017-06-28)[2024-03-29].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17-06/28/content_5206315.htm. [6] 于淼,杨燕绥,张丹.管用高效医保支付二元结构研究:病组分值与健康绩效[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22,15(7):1-7. [7] 国家医疗保障局.国家医疗保障局关于印发DRG/DIP 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EB/OL].(2021-11-19)[2024-03-29].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1-11/28/content_5653858.htm. [8] 黄洁仪. 总额控制下的病种分值付费和单病种付费支付方式比较[J].广州医药,2020,51(1):78-81. [9] 周富章. “DRG”论道:从“按项目付费”向“按病种付费”转变[J].健康中国观察,2020(1):67-69. [10] 徐伟伟,胡振产.医保支付制度改革的“浙江范式”[J].卫生经济研究,2021,38(12):3-6,10. [11] 李宗伟,蔡兰芳,苑荣,等.浙江省基本医疗保险支付制度改革的政策演进模式研究[J].医学与社会,2023,36(1):105-110. [12] 叶小燕,王定才,陈永成.DIP支付下,中医医院如何寻求发展契机[J].中国医院院长,2024,20(3):74-77. [13] 邓佑满.广东广州:数据赋能DIP改革创新先行[J].中国卫生,2022(11):32-33. [14] 岳璐. 基于DRG医保精细化监管模式的研究[J].财会学习,2024(1):131-133. [15] 方芳,刘臻.总额控制下按病组分值付费下某院神经内科费用成本与医保结算研究[J].中国药业,2024,33(1):14-18. [16] 郑炆苅,邓清文,夏宇,等.政策工具视角下我国医保支付体系政策文本分析[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24,17(1):30-35. [17] 彭浩然. 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与健康中国建设[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63(2):14-22. [18] 吴烨,周典,田帝,等.DRG与DIP医保支付方式的融合发展模式探究[J].中国医院管理,2022,42(10):9-12. [19] 廖藏宜,秦纪华,蓝志成.中医优势病种按疗效价值付费的柳州经验[J].卫生经济研究,2023,40(6):61-63,67. [20] 黄迪. 健康中国行动背景下门诊慢性病医保支付方式优化路径的思考[J].经济师,2024(1):259-260. [21] 韦玮,郑秉文.我国医保支付方式本土化改革历程与价值导向完善建议[J].中国医疗保险,2023(12):13-20. [22] 陈明波,梁沛枫.DRG支付方式改革对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中国医院,2024,28(1):12-14. [23] 王嘉琳,马骋宇,张立强.基于三维分析框架的“互联网+”医疗服务医保支付政策量化研究[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23,16(12):9-16. [24] 余沛林,陈博年,伊越,等.DRGs付费模式下脑缺血患者个人负担率影响因素研究[J].现代医院,2024,24(2):258-262. [25] 王小雪. 医保支付方式的改变对医院财务管理的影响[J].经济师,2023(12):70-71. [26] 陈竹清,赵明清,程子祎,等.我国医保支付按病种分值付费的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23,37(4):29-32. [27] 李乐乐,田梦怡,妥宏武.我国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运行逻辑、影响机制与实施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2022,41(12):10-15,21. [28] 汤洁芬,叶富天,梁健芳.中医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与病案质量管理[J].现代医院,2023,23(11):1714-1716,1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