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熊竹娟, 孔佩艳, 刘红,等. 80例恶性淋巴瘤患者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临床分析[J]. 西部医学, 2010, 22(7):1193-1195. [2] 杨永健, 宋辉. 拉米夫定预防非霍奇金淋巴瘤合并乙肝患者再激活的疗效观察[J]. 中外医学研究, 2016, 14(20):34-35. [3] 苏智祥, 张燕军, 刘爱琴,等. 替比夫定与恩替卡韦在非霍奇金淋巴瘤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化疗中的抗病毒作用研究[J].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6, 41(8):1000-1002. [4] 单丽珠, 宋腾, 王华庆,等. HBV感染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和预后分析[J]. 实用肿瘤杂志, 2016, 31(2):163-169. [5] 汪海涓, 李刚. 非霍奇金淋巴瘤合并乙肝病毒感染化疗肝功损害的探讨[J]. 吉林医药学院学报, 2014,35(5):339-340. [6] 陈洁, 王健民, 杨建民,等. 不同细胞类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合并HBV感染的临床评价[J]. 临床血液学杂志, 2014,27(9):760-765. [7] 侯步云, 荣阳, 荣根满. 血清β2—微球蛋白在肝硬化肝癌中的变化与临床研究[J]. 中国医药指南, 2016, 14(16):77-78. [8] 凌霞, 田尧. CA125和白蛋白在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诊断中的临床意义[J]. 肝脏, 2016, 21(11):946-948. [9] 谢建伟, 王蔚蔚, 艾冬华. 海南地区肝硬化患者胆红素水平与肝纤维化程度相关性分析[J]. 中国热带医学, 2015, 15(8):987-989. [10] 李卓, 李子坚, 马婷,等. HBsAb且HBcAb阳性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HBV再激活1例并文献复习[J]. 临床血液学杂志, 2016,29(3):237-239. [11] 谭英, 吴惠芳, 邹萌丽,等. 拉米夫定及恩替卡韦治疗非何杰金淋巴瘤相关性HBV再激活的对照研究[J]. 江西医药, 2014,49(9):854-857. [12] 潘佳, 李国杰, 丁辉,等. Hyper-CVAD/MA方案治疗高度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观察[J]. 中国当代医药, 2012, 19(25):34-35. [13] 李颖, 李梅君, 廉明. 35例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治疗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疗效及其安全性[J].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2015, 35(12):168-1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