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S].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2] WHO. Collaborating Centre for Drug Statistics Methodology[EB/OL]. [2020-03-28]. http://www.whocc.no/atc_ddd_index/ [3] 莫文先.2006-2008年我院抗精神病药应用分析[J]. 中国药业,2010,19(3):38-39. [4] 任义胜,徐华娥,冯琳,等.2007-2009年南京地区27家医院抗精神病药物利用分析[J]. 中国药业,2011,20(16):58-59. [5] 刘秀平,张秋爽,张华远.精神药物的利用分析(一):我院抗精神失常药物的利用分析[J].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2,12(2):106-108. [6] 谢经敏,彭德福.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抗精神病药物使用情况调查[J]. 重庆医学,2010,39(6):734-736. [7] 张霞,徐领城,黄堃.杭州市26家医院2009-2011年抗精神病药利用分析[J]. 中国药房,2013,24(22):2035-2038. [8] 范萌,傅可月.精神分裂症患者用药方式分析[J]. 河北医药,2017,39(6):942-944. [9] 王娜,杨世民. 2011-2014年我院门诊抗精神病药应用分析[J]. 西北药学杂志,2016,31(3):316-319. [10] 花蓉,刘慧,王羽.南京地区34家医院2010-2012年抗精神障碍药利用分析[J]. 中国药房,2014,25(2):106-109. [11] 张一民,张芳英,杨树民,等.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2006-2008年非典型性抗精神病药物的应用分析[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0,31(3):355-357. [12] 吕慧英,周峰,胡丽英.我院2007-2011年抗精神病药应用分析[J]. 解放军医药杂志,2012,24(7):27-29. [13] 古淑敏,万红.医院精神药品超说明书用药调查分析[J]. 中国药业,2019,28(11):114-116. [14] 余皖琴,蒲玉春,甘郁文,等.抗精神病药物配伍联用品种与剂量关系的图谱分析[J]. 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2016,37(2):111-113. [15] 张云淑,王健,徐娜,等.某省级精神卫生中心2002-2011年抗精神病药物用药频度分析[J]. 中国全科医学,2016,19(11):1342-1346. [16] 谭清立,杨思远,李文静,等. 4+7药品带量采购的效果、关键问题与对策—基于广州的实践[J]. 卫生经济研究,2020,37(4):46-50. [17] 朱南平,彭六保,熊永忠,等.抗抑郁药利用分析[J]. 中国药学杂志,2008, 43(7):556-558. [18] 杨银喜,蔡驰.盐酸舍曲林和盐酸文拉法辛治疗首发抑郁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比较[J]. 中国医药科学,2016, 21 (6):96-99. [19] 沈德蕾,张瑛,赵超,等.社区门诊处方苯二氮卓类药物人群的横断面研究[J].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7(7):2932-2935. [20] 何援胜.新一代治疗失眠药物[J]. 吉林医学,2006,27(4):347-348. [21] 陈世琢. 坦度螺酮与丁螺环酮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效果观察[J]. 当代医学,2019,25(1):12-14. [22] 梁其生,肖长久,杜颖,等.心境稳定剂在我院精神科使用情况调查[J].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16,22(1):24-26. [23] 徐丽莉,李春阳,于志军,等.精神专科医院心境稳定剂使用调查[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9,10(14):76-78. [24] 张纾,林强,孙立伟,等.652例碳酸锂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 中国药物警戒,2018,15(4):234-239. [25] 柯强.丙戊酸镁、碳酸锂治疗躁狂症的效果比较[J]. 药品评价,2017,14(5):53-55. [26] 邹敏,马斌,陈伟家,等.2002-2005年广州市精神病医院精神药物的用药分析[J]. 华西药学杂志,2007,22(1):113-116. [27] 胡春平,王沅,王隽,等.取消药品加成对医疗费用的影响分析[J].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20,27(1):32-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