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袁铁生,杜宇.血站质量管理规范[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6. [2] 朱守兵,赵丹燕,章雪江. 1例HIV感染窗口期病例的发现[J]. 中国艾滋病性病,2015,21(11):995,997. [3] 郭瑞洁. 保密性弃血的引导开发与实施[J]. 中国药物与临床,2014(10):1381-1382. [4] 张瑜,李建华. 嘉兴市无偿献血者献血后回告及保密性弃血现状分析[J]. 中国输血杂志,2017,30(7):789-790. [5] 张丽,柏亮,丁卫平. 献血后回告及保密性弃血工作现状分析[J].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2,19(5):87-88. [6] 陶建华,朱守兵. 绍兴市无偿献血者保密性弃血情况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9,35(1):38-40. [7] 王拥军,关亮,徐红,等. 浙江省沿海地区无偿献血者献血后回告及保密性弃血现状与思考[J]. 中国输血杂志,2015,28(8):923-925. [8] 陈杰,黄国永,林杰,等. 温州地区实施献血前干预措施降低HIV阳性率的效果评价[J]. 中国输血杂志,2017,30(2):159-160. [9] 刘晋辉,郭文艳,孙淼军,等. 2014—2019年无偿献血者保密性弃血回告人群特征分析[J]. 浙江医学,2021,43(9):967-970. [10] 叶萍,孟庆丽,高勇,等. 全国省市两级采供血机构保密性弃血情况的调查与分析[J]. 中国输血杂志,2016,29(9):954-956. [11] 钟慧斌,刘辉忠. 2014—2016年三年广州地区机采血小板报废原因分析和对策[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6):34-35. [12] 武文,郭兴莹,马红霞,等. 冠状病毒与输血传播性疾病的相关性探讨[J].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20,34(4):378-381. [13] 罗伟峰,林永桔,滕青,等. 2015—2018年广州血液中心保密性弃血献血者特征分析[J]. 中国输血杂志,2019,32(6):581-584. [14] 庞栋. 加强献血者献血后回告管理保证血液安全[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23):2938-2939. |